“现在晚饭后不来长廊转一圈,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”晚上7点半,刚吃过晚饭,家住五常大街五常社区西溪水岸花苑小区的李阿姨就带着孙子,按时来到小区西南侧的“五九廉政文明长廊”漫步遛弯。
就在上个月,这条文明长廊通过创新改造,正式从头露脸,成为了居民休闲文娱的“暖心驿站”。
“五九廉政文明长廊”虽以“廊”为名,实则更像一座小公园,是居民日常拉家常、跳广场舞的“聚集地”,我们都习惯称之为“五九长廊”。近年来,因为年久失修、办理缺位等原因,五九长廊逐步显得陈腐破落,失去了往日的人气与光荣。
本年7月,在五常大街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安排的一次招待活动中,居民张大爷向余杭区人大代表、杭州千岛湖尼雅酒店有限公司法人唐建钢道出了我们的困扰:“邻近店肆的台阶沉降严峻,草丛里堆着抛弃的同享单车,废物也随处可见,环境实在太差了。”
活动完毕后,唐建钢当即来到五九长廊实地造访。但是,眼前的实在的情况比他料想中更为严峻,“路途两边杂物随意堆积,商户‘门前三包’职责执行不到位。”所见现象让他愈加坚决了一个想法:“廉政文明长廊不仅是街边景象,更是整个大街的精力手刺,环境办理刻不容缓。”
当晚,他便将实地拍照的相片和居民造访信息进行体系整理,撰写了《关于提高五九廉政文明长廊沿线环境的主张》,提交至人大五常大街工委。
主张提交次日,人大五常大街工委便敏捷联动五常社区、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专项作业小组,赴五九长廊,对配套设备情况及周边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,逐项整理构成清单,当场清晰了整改规范,评论改造计划,并将其作为“民生微实事”上报五常大街。
施工过程中,唐建钢也时常在作业之余走进施工现场,聚集项目建造“堵点”和居民生活“难点”,助力推进处理实际困难。
“看,长廊的柱子从头刷成了朱红色,供居民歇息的木凳悉数换新,还安装了16盏LED路灯,晚上特别明亮。连台阶边际都贴心肠加装了防滑条。”走在面目一新的五九长廊,唐建钢快乐地介绍着每一处改变。
为了持久看护这片公共空间,在唐建钢的主张下,五常社区还建立了“代表巡查+社区自治+商户共管”的长效机制,人大代表、居民志愿者定时展开“回头看”活动,搜集关于长廊提高办理的定见主张。